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化糞池的技術類型
泥水混合
傳統化糞池的應用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U型溝技術路線是污水和污泥接觸的模式,沉積的污泥消化降解產生沼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消化氣,消化氣的上浮作用對污泥產生擾動,消化氣對污泥的擾動作用能夠讓污泥與化糞池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有助於消化降解。但底部污泥隨消化氣上汙水處理升,氣泡逸出後,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澱,這些上升和沉澱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
在化糞池污水與污泥接觸混合的技術模式下,影響化糞池的沉澱及出水水質,需要延長污水停留時間來改善沉澱效果及出水水質,污水停留時間一般為12-24小時。
蓄水池三相分離
三相分離化糞池技術是在傳統化糞池的基礎上,保留了化糞池中泥水混合的優點,增加了“污水、污泥、消化氣”三相分離的技術,在化糞池的出水端設置三相分離裝置,使出水端的污泥、消化氣與污水處理過程分離,避涵管免滯洪池氣浮現像對污水處理的干擾。出水端的沉澱槽參照平流沉澱池技術標准,污水沉澱時間2小時之內。
技術對比
化糞池的容積由污水容積和污泥容積構成,三相分離化糞池中污水停留時間4-6小時,相對於泥水混合化糞池中污水停留時間12-24小時,通過縮短污水停留時間而節省了有效容積,所節省有效容積能夠存儲更多的污泥。
化糞池的待解問題
化糞池作為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環保設施,汙水處理發化糞池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蓄水池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城市現代化的發展,也出現了與社會發展背離的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在:
污泥的處置問題
按照化糞池的技術標准,化糞池的污泥清掏時間一般為90天、180天、360天,被清掏的污泥可以作為有機肥料U型溝,或者進行無害化處置。但是,隨著化肥的廣泛使用,社會的發展,使用糞便肥料越來越少,與此同時,我國污泥處置行業嚴重滯後,糞便污泥的無害化處理不足,我國13。6億人每年產生超億噸的糞便污泥,根據統計局數據,2012年無害化處理的糞便污泥只有801。4萬噸。大量糞便污泥的清掏轉涵管移,造成了二次污染。因此,如果不能解決化糞池污泥的無害化處置問題,化糞池污泥就會成為水污染的污染源,化糞池問題是關系水污染治理成效的環保問題。
化糞池的堵塞問題
化糞池沉積污泥,底部是沉積污泥,表層是漂浮污泥,中間是懸浮污泥及污水,化糞池由隔牆分隔為兩格化糞池或三格化糞池,隔牆上的過水洞口位於化糞池滯洪池隔牆的中間部位,如果化糞池沒有及時清掏,當化糞池沉積污泥超出過水洞口的高度,污泥就會堵塞洞口,造成化糞池堵塞。化糞池的堵塞問題嚴重影響了用戶的正常生活,是亟待解決的化糞池應用問題。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