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農村入戶調查時婚紗攝影發現,在那些比較實用的家庭擺設中,許多家庭牆上挂著豪華漂亮的婚紗照。從何時起,婚紗照開始成爲農村婚儀中的必備物件呢?農村婦女如何看待美輪美奂的婚紗照呢?
一、豪華結婚照,始于1990年
“在人民公社那會兒,就已經開始照結婚照了。”河村接受采訪的楊姐說,“只不過,那時候,是在縣裏的照相館照張合影,照相館再在照片上寫上幾個字,就行了。”我們在楊姐家見到了這樣的老式結婚照,果然,感覺只是把兩張證件照合並在一起而已。在她的鄰居家,我們還看到被照相館技師施朱塗粉的結婚照,即在黑白照片上面上色。
“大概是90年代那時候開始的吧,開始有了大幅的結婚照,還穿了婚紗。”村民夏某回想道。我們走訪了幾家70年代出生的村民家庭,果然見到了男子著西裝,女子穿婚紗的結婚照。兩人的姿勢,也不再是正襟危坐,或者頭雖微向中間靠攏,但仍是目視前方,現在的卻是相互偎依。面對這種公開表達情感的圖像,夏某回想說:“一開始,我們還不太好意思看呢。”這種婚紗照片的價格,根據大小不同,每幅照片要花費100、200乃至500元不等。相對于當時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農村居民來說,婚紗照算得上奢華。
二、心中有這個期盼
有趣的是,熱衷于拍攝婚紗照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女性。男性村民官某不屑地說:“誰願意拍這些東西啊?一個姿勢擺上半天還不拍,攝影師一直讓我笑,臉上的肉都笑得僵硬了。關鍵是,還太貴,就這麽兩張照片,要三五百元。”官某一直耿耿于懷的是,當年他結婚時,很想買一輛摩托車,婚紗照的價格與一輛摩托車的價格差不多。官某的妻子回應則是,“那時候,大家都照。哪家結婚的不照婚紗照啊?結婚了,大家到你家裏來,看什麽?還不是看看你家的婚紗照?摩托車有什麽用?自行車一樣騎。遠點兒的地方就坐客車呗。”
如今,官某已經開膩了後來買的那輛摩托車,他的妻子還念叨著,再去拍一次婚紗照,“那時候的婚紗照,都太傻。現在的婚紗照,就像電影劇照似的,都是實景,不是我們那時候傻傻地站在幕布前邊擺姿勢。”
三、彩禮,豪華婚紗照的支撐
村民官某雖然強烈反對妻子選擇豪華婚紗照,但也無法阻止,因爲妻子手握重金。東北地區的結婚花費,一直遠超當地居民收入。交付給女方的彩禮,一般要耗盡男性村民幾年的收入。官某說:“以前,還分幾次給,什麽這個是買衣服錢、那個是買首飾錢。後來,就直接把錢一次性全交過去,女方自己去定怎麽花錢。”受訪的幾位村民都表示,90年代之後,彩禮由實物過渡到金錢,各種名目的零錢過渡到整錢。
也正是在這台北婚紗時期,年輕女性開始在這筆自由支配的資金中劃出一份來專門用于拍照。在村莊這樣的熟人社會裏,人們加劇了暗暗攀比的心理。小姐妹們聚在新婚的閨蜜家中翻看、欣賞漂亮的、近乎好萊塢明星似的“熟悉的陌生人”,羨慕之余不忘詢問一句“多少錢拍的?”答者自然會報出一個驕傲的數據,聽者驚歎之余,默默記下,作爲自己將來拍婚紗照時的底價。
四、理解並不意味著支持
如今,東北農村青年的婚紗照價格都在千元以上。對于這幾張昂貴的紙制品,村民如何看待?老人們都很寬容,馬某說:“現在年輕人跟我們不一樣了。現在生活好了,可以花這麽多錢拍照片了,我們那時候,想都不敢想啊。”當然,她也補充一句,“就是太貴了。換了我,還是不拍那麽貴的”;年輕的農村女性基本都表示理解,卻也都表示自己不會拍這麽貴的系列。林某看到哥哥家的婚紗照,贊歎之余說:“我結婚的時候,也去那家影樓拍,但我不想拍這麽貴的。”
衆口一致地表白本身,正說明目前婚紗照的價格超出了農村居民的心理預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